绞缬绢衣
绞缬绢衣

这件北朝的绞缬绢衣呈黑褐色,其基本款式为对襟短身,两襟微微相交,袖子为喇叭形的宽袖,袖宽44.5cm,属于当时流行的襦,衣襟上有红、褐两根系带。面料全部采用绞缬绢染出褐色地黄色小点纹。

缬是中国古代丝绸印花的总称,绞缬,就是今天的扎染,它的制作方法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纹样要求,用线扎结或缝钉织物,经水湿后放入染缸中浸染,被扎结或缝钉部分不受染,待晾干后拆去线结,就显出花纹来。因扎结处不能完全防染,花纹边界受染液渗润而形成一种自然的晕色效果。

绞缬出现于东晋时期,唐宋时极盛,从西到东的壁画如龟兹壁画及高句丽壁画中均可看到,但保存如此完整的绞缬服装尚不多见。绢衣满地的点状花纹直径不足1厘米,密度又极高,一一绑扎,加工极为繁琐,必耗工费时,在当时应价值不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