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瓮
陶瓮
这个陶瓮出土于河南荥阳青台村遗址,距今4785-5500年,为新石器时代流行的瓮棺葬的葬具,常用来埋葬幼儿和少年。陶瓮为W164瓮棺葬具的下半部分,出土时内葬一呈蹲坐姿势的婴幼儿,在头骨与肢骨上粘附有灰白色炭化丝织物,已呈多层胶结块状,经鉴定均为丝质,有平纹和罗两种类型。在古代中国有着“布以养生、帛以送死”的传统,先民们认为蚕的一生非常神圣,它由卵到蚕,作茧自缚而成蛹,再破茧而出羽化成蛾是和天地生死联系在一起的,所以他们认为用蚕丝做成的丝织品具有通天地的神奇功能,因此死后灵魂想要升天就必须用丝织品或丝棉把身体包裹起来,形成一个人工的“茧子”。这就是先人们之所以用丝绸包裹尸体的原因所在。青台遗址中出土的丝绸文物是纺织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,表明当时黄河流域的先民开始进入利用蚕桑资源的阶段。